校監 | 張慧敏女士 |
校長 | 梁子民先生 |
學校類別 | 幼稚園教育計劃資助學校 |
學生性別 | 男女 |
辦學團體 | 遵道慈善教育基金 |
宗教 | 不適用 |
創校年份 | 2014 |
校訓 | 能行智樂 |
學校佔地面積 | 約 900平方米 |
教學語言 | 中文 |
校車服務 | 學校私家小巴 (保姆車) |
學費 | – |
堂費 | – |
報名費 | $40 |
留位費 | $970(附條件式可退回,詳情請參閱收生安排) |
其他收費 | 請參閱雜項收費 |
課室數目 | 6 |
禮堂數目 | 1 |
戶外遊樂場 | 1 |
室內遊樂場 | 1 |
特別室 | 多功能活動室、資源室。 |
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的設施 | 斜道 |
註冊教師數目 | 16 | |
學歷及專業培訓 (佔全校教師人數%) | ||
幼兒教育高級文憑 | 100% | |
幼兒教育學士 | 63% | |
碩士、博士或以上 | 6% | |
特殊教育培訓 | 6% | |
年資 (佔全校教師人數%) | ||
0-4年 | 31% | |
5-9年 | 38% | |
10年或以上 | 31% |
2023/24學年 | ||
上午幼兒班 班數 | 2 | |
下午幼兒班 班數 | 1 | |
上午低班 班數 | 2 | |
下午低班 班數 | 1 | |
上午高班 班數 | 1 | |
下午高班 班數 | 1 | |
班級教學模式 | ||
全校採用「以兒童為本」方式教學,運用多元化教學活動,積極培育學生從遊戲中學習、發現式學習、自主學習的能力。 |
發展目標評估重點 | 評估重點 |
品德發展 (德) | · 幼兒初步建立是非觀念,展現正面價值觀 · 幼兒表現自信,具樂觀積極的生活態度 · 幼兒與人和睦相處,亦會尊重別人和自己的不同,與別人建立良好關係 · 幼兒初步認識自己於家庭、學校、社會、國家和世界不同生活範疇的角色和責任 |
認知和語言發展 (智) | · 幼兒展現求知欲,對周圍環境的人和事物感興趣 · 幼兒掌握簡單的數理概念,具基礎的分析、推理、判斷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· 幼兒有良好的語言發展,能表達思維 |
身體發展 (體) | · 幼兒認識自己的身體感官 · 幼兒表現專注和有良好的觀察能力 · 幼兒有良好的生活習慣和自理能力,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· 幼兒能控制大小肌肉活動(粗動作/精細動作),肢體動作協調 · 幼兒知道身體機能的限制,建立保護自己的安全意識 |
情意和群性發展 (群) | · 幼兒認識自己的思想和情緒,能以適當的方法表達自己的感受及需要 · 幼兒樂於與人溝通交流,在熟悉的環境表現自信 · 幼兒具群體精神,樂意與人協商和合作 |
美感發展 (美) | · 幼兒關注四周環境中的藝術媒介,表現好奇 · 幼兒樂意分享對藝術作品的感受 · 幼兒發展創意及想像力,並享受創作的樂趣 · 幼兒喜歡欣賞四周的事物,主動參與藝術活動 |
早、午會 /全班或全組活動(清潔檢查、談話、生活經驗分享) | 15分鐘 |
學習活動和自選區角活動 (例如:建構遊戲、創作遊戲、探究遊戲、操作遊戲、社會遊戲、語言遊戲) | 75分鐘 |
體能活動、音樂活動和藝術活動 | 45分鐘 |
排洗 | 20分鐘 |
膳食(清潔、茶點、午膳) | 15分鐘 |
離園整理活動 (整理及分享活動經驗、談話、兒歌) | 10分鐘 |
一般上學時間 | 上午班 09:00 下午班 13:30 |
一般放學時間 | 上午班 12:00 下午班 16:30 |
備註 | 開辦學藝班 – 多元智能 |
促進德、智、體、群、美各方面的均衡發展,達至全人教育的目的,讓幼兒能夠從遊戲中學習。適當引入資訊科技設備輔助教學,
培育尊重、欣賞和珍惜身邊環境和大自然的價值觀和態度
學校管理 | ||
學校管理架構 | 校監、校長及行政組。 | |
環保政策 |
|
|
學校關注事項 | 1. 推行「感恩珍惜積極樂觀」,提升學生的個人素質。 2. 加強「從遊戲中學習」,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。 | |
教學規劃 | ||
學習和教學策略 | 1. 設計多樣化的學習活動,配合資訊科技,發展多元化教學模式。 2. 透過主題學習、分組活動、專題研習、網上學習,促進學生互動,強化自學能力,提升學習效能。 | |
關鍵項目的發展 | 學校參加了為期2年橫跨3個學年的香港「安吉遊戲」學習圈計劃 | |
共通能力的培養 | 透過單元教學,設計不同情境,讓幼兒學會合作學習、分組討論及角色扮演等多元化學習活動,發展解難、溝通、協作及創造力等共通能力。透過生活化的主題,設計適切的學習活動,培養學生的高階思維能力,為學生日後的學習及生活奠定堅實的基礎。 | |
推廣正面價值觀和態度 | 培育學生以七種首要的價值觀和態度:「堅毅」、「尊重他人」、「責任感」、「國民身份認同」、「承擔精神」、「誠信」和「關愛」,作為推動德育及公民教育的方向。透過多元化的學習經歷及課程,如:班級經營、自主學習、品德培育活動、健康校園、國民身份認同及服務學習等,潛移默化地培育學生正面的價值觀。 | |
學生支援 | ||
照顧學生的多樣性 | 採全校參與模式,設幼小銜接課程,非華語學童中文輔導課程及駐校社工服務 | |
融合教育 | 本校參加到校學前康復服務,由東華三院陽光孩子中心,為有學習困難及特殊學習需要的幼童提供到校支援服務,例如:言語治療服務,以提升其學習動機與成效。由輔導主任負責「及早識別計劃」及建議「轉介」的資訊。 | |
非華語學生的教育支援 | 本校為錄取的非華語學生提供額外支援,幫助他們學習中文:由輔導主任及南亞裔教師,提供課後支援課程給有學習需要的非華語學生。 | |
課程剪裁及調適措施 | 根據幼稚園教育課程指引,配合學校發展方向,訂定校本課程。因應幼兒的學習興趣及能力,進行課程調適。 | |
家校合作及校風 | ||
家校合作 | 設家長義工隊,學校每年均舉辦多項活動,如親子旅行、主題生日會、聖誕聯歡、親子盆菜宴、親子細運會、興趣班比賽。家長積極參與學校活動,發揮家校合作精神。 | |
學校發展 | ||
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| 本校為一學習型的組織,透過校內、校外的工作坊、研討會、專業培訓和交流,持續優化學與教效能。 |